【广州日报】全球最高荣誉!广东人的骄傲!
2021-05-14
今年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设立110周年。全球护理界最受瞩目的奖项、2021年第48届南丁格尔奖章的获奖者名单公布。广东省护理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成守珍主任护师荣获“南丁格尔奖章”。
时隔18年,广东护理专家再次获颁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
在援武汉60多天后,成守珍稍事休整,又作为中国医疗专家组成员,驰援塞尔维亚,帮助该国防控新冠疫情。她与专家组同仁先后被塞尔维亚授予“金质功勋奖章”和“为塞尔维亚国防作出杰出贡献纪念勋章”。
“ 中山医”精锐部队归来之时,满头黑发变“银发”的成守珍曾让前来接机的同事们泪洒现场。
作为中大支援武汉医疗队临时党委副书记、中山一院武汉医疗总队临时党总支书记,她带领着131名医疗队员驻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全身心投入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战斗,取得丰硕成果,被队友们亲切地称为“医疗队的‘定海神针’。”

“去过武汉,就会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强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重要性。”成守珍说,去了塞尔维亚,她体会到“四海一家,护理无国界”的可贵。
5月4日,回到广州没多久的成守珍重新披上出征武汉时的红围巾,再度向抗疫战场“逆行”。作为中国赴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第二批成员,她与同样从武汉归来的医院控感专家刘大钺主任医师以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唐可京主任医师等两位同事,一同奔赴塞尔维亚。
“接力”援助塞尔维亚,他们录制了塞方急需的ECMO(体外膜肺)使用等临床治疗、呼吸危重症护理、院感控制的演示视频,并带去了中山一院新冠肺炎的救治护理以及院感管理方案。
“当时,塞尔维亚抗疫工作已初见成效。我们主要根据实战经验,协助他们查缺补漏,进一步提高。”成守珍说,在专家组的建议下,塞方借鉴中国抗疫方案、广东“四早”“四集中”防控经验,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包括扩大检测范围、修建方舱医院、实行宵禁、对重症病人早期干预等,取得良好效果。
中山一院医疗队在武汉采用俯卧位通气技术,有效救治重症患者。成守珍向塞尔维亚同行详细介绍了俯卧位通气的持续时间、氧疗流量等救治护理经验,还把救治、康复早介入、“呼吸操”等“无敌中山医”军团的战疫心得,毫无保留地与同行们分享。
在塞尔维亚军事科学院组织的培训中,中方专家介绍的“呼吸操”让同行们很感兴趣。
“武汉战疫时,护士在协助重症病人进行康复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建议塞尔维亚护理界同行也应该重视及早对病人进行呼吸康复。”成守珍说。
除了护理,院感防控是她关注的另一个重点问题。在中方专家的建议下,当地医务人员调整了防护服穿戴顺序,改进了消毒隔离流程。当中国专家组离开塞尔维亚时,该国防控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特殊经历:中外同行共庆“护士节
在塞尔维亚,成守珍度过了从业以来最难忘的一个护士节。“世界卫生组织把今年定为护士年和助产士年,‘5·12国际护士节’的意义格外重大,也是我第一次在国外过护士节。”成守珍说,“六零后”的成守珍是专家组里的“大姐”,深受队友们信任。当天队友们为她献上鲜花,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陈波也送来了鲜花和温暖的节日祝福。
当天,专家组驱车几百公里到一家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进行指导和交流。作为专家组里唯一的“白衣天使”,成守珍和塞尔维亚同行一起在工作中过节,“四海一家,护理无国界,中塞两国人民携手共同抗击疫情,更显珍贵。”她说,同样令自己难忘的还有当地民众和华人华侨的热情。
在医院,当地医护人员对中国同行给予信任和尊重,甚至列队欢迎用中文说“你好”。在加油站,员工向中国专家表示感谢,争相合影……
“我们当时走得很匆忙,连喝水的杯子都没有,当地华人华侨送来了水杯,还贴心地准备了护腰垫。”成守珍说,因为知道专家们每天都要坐车,华人华侨希望能让大家坐得舒服一点。
6月11日,已接力工作近三个月的专家组完成任务,他们得到了塞尔维亚政府、同行和民众的信任和认可。临行前,成守珍和同事们一起被塞尔维亚授予军队最高级别纪念勋章。


时隔18年,广东护理专家再次获颁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
成守珍是著名呼吸重症护理专家,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她率领中山一院援鄂医疗队用专业技能和无私奉献精神,护佑了武汉人民并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彰显了护理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
在援武汉60多天后,成守珍稍事休整,又作为中国医疗专家组成员,驰援塞尔维亚,帮助该国防控新冠疫情。她与专家组同仁先后被塞尔维亚授予“金质功勋奖章”和“为塞尔维亚国防作出杰出贡献纪念勋章”。
她是支援武汉医疗队的“定海针”
“ 中山医”精锐部队归来之时,满头黑发变“银发”的成守珍曾让前来接机的同事们泪洒现场。
作为中大支援武汉医疗队临时党委副书记、中山一院武汉医疗总队临时党总支书记,她带领着131名医疗队员驻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全身心投入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战斗,取得丰硕成果,被队友们亲切地称为“医疗队的‘定海神针’。”

资料图片:白衣战士向武汉逆行
“去过武汉,就会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强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重要性。”成守珍说,去了塞尔维亚,她体会到“四海一家,护理无国界”的可贵。
5月4日,回到广州没多久的成守珍重新披上出征武汉时的红围巾,再度向抗疫战场“逆行”。作为中国赴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第二批成员,她与同样从武汉归来的医院控感专家刘大钺主任医师以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唐可京主任医师等两位同事,一同奔赴塞尔维亚。
“接力”援助塞尔维亚,他们录制了塞方急需的ECMO(体外膜肺)使用等临床治疗、呼吸危重症护理、院感控制的演示视频,并带去了中山一院新冠肺炎的救治护理以及院感管理方案。
无私分享 “无敌中山医”经验再立功
“当时,塞尔维亚抗疫工作已初见成效。我们主要根据实战经验,协助他们查缺补漏,进一步提高。”成守珍说,在专家组的建议下,塞方借鉴中国抗疫方案、广东“四早”“四集中”防控经验,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包括扩大检测范围、修建方舱医院、实行宵禁、对重症病人早期干预等,取得良好效果。
中山一院医疗队在武汉采用俯卧位通气技术,有效救治重症患者。成守珍向塞尔维亚同行详细介绍了俯卧位通气的持续时间、氧疗流量等救治护理经验,还把救治、康复早介入、“呼吸操”等“无敌中山医”军团的战疫心得,毫无保留地与同行们分享。
在塞尔维亚军事科学院组织的培训中,中方专家介绍的“呼吸操”让同行们很感兴趣。
“武汉战疫时,护士在协助重症病人进行康复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建议塞尔维亚护理界同行也应该重视及早对病人进行呼吸康复。”成守珍说。
除了护理,院感防控是她关注的另一个重点问题。在中方专家的建议下,当地医务人员调整了防护服穿戴顺序,改进了消毒隔离流程。当中国专家组离开塞尔维亚时,该国防控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特殊经历:中外同行共庆“护士节
在塞尔维亚,成守珍度过了从业以来最难忘的一个护士节。“世界卫生组织把今年定为护士年和助产士年,‘5·12国际护士节’的意义格外重大,也是我第一次在国外过护士节。”成守珍说,“六零后”的成守珍是专家组里的“大姐”,深受队友们信任。当天队友们为她献上鲜花,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陈波也送来了鲜花和温暖的节日祝福。
当天,专家组驱车几百公里到一家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进行指导和交流。作为专家组里唯一的“白衣天使”,成守珍和塞尔维亚同行一起在工作中过节,“四海一家,护理无国界,中塞两国人民携手共同抗击疫情,更显珍贵。”她说,同样令自己难忘的还有当地民众和华人华侨的热情。
在医院,当地医护人员对中国同行给予信任和尊重,甚至列队欢迎用中文说“你好”。在加油站,员工向中国专家表示感谢,争相合影……
“我们当时走得很匆忙,连喝水的杯子都没有,当地华人华侨送来了水杯,还贴心地准备了护腰垫。”成守珍说,因为知道专家们每天都要坐车,华人华侨希望能让大家坐得舒服一点。
6月11日,已接力工作近三个月的专家组完成任务,他们得到了塞尔维亚政府、同行和民众的信任和认可。临行前,成守珍和同事们一起被塞尔维亚授予军队最高级别纪念勋章。


到机场送行的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表示,塞尔维亚政府和人民感谢中国为塞抗疫斗争提供巨大支持和帮助。专家组给塞带来了中国成功抗击疫情的宝贵经验,在塞抗疫斗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任珊珊(部分图片来自新华网)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A0MDk2MA==&mid=2652725898&idx=4&sn=09fbc8b357f9a3211a868e28111bf26e&chksm=bd4593e58a321af3728e6823d5fd79efc187f52dabead84aeba41706c772deb925696209699c&mpshare=1&scene=1&srcid=0514C0dMhT4W8xAcZ1Y9QZmO&sharer_sharetime=1620976631732&sharer_shareid=b619a20caf1b0adca963a346f3dc1248#rd
报道时间:2021-05-12